回望脱贫攻坚“国开路” 乡村振兴再发力
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19日电 10月17日,正值我国第10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31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人民政协网获悉,国家开放大学始终致力于发挥体系办学优势,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探索实践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之路,谱写了脱贫攻坚的“国开故事”。
从决胜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在教育帮扶的道路上,国家开放大学始终致力于发挥体系办学优势,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成功探索实践出一条大规模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和扶“软”援“硬”教育帮扶相结合的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之路,收效良好,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共圆小康梦贡献“国开力量”
高效实施构建乡村人才培养新路径
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乡村本土人才,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由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办学体系组织实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一村一”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9月,共有45所分部、行业学院、专门学院、实验学院的2200余个学习中心参与了项目实施,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招生102.69万人,培养毕业生71.02万人。
一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入学教育,培养、强化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坚持够用、实用、管用原则,制作160余门经济适用的课程“学习包”、网络课程、微视频等,适当减少理论性强的内容、增加技能实训内容;整合力量编写乡土教材,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创新面授教学,顺应农时“送教下乡”……
二是广搭学习平台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搭建空中课堂,开展移动学习,利用QQ、微信、人工智能等辅助教学,支持学生泛在学习、协作学习、交互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终身教育平台开设相关频道,建设时政追踪、实践基地、学习成长、成果展示等栏目,拓展国家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新渠道。
三是链接地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技能培训与创业教育。顺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联合政府部门、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等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多种力量开展创业指导与培训,促进学生创业和再就业,增强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扶“软”援“硬”开创教育帮扶新格局
为满足乡村教师对能力和学历提升的需求,探索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8月,国家开放大学开始组织实施教育部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项目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部定点帮扶县等欠发达县,充分发挥学分银行的纽带作用,通过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构建融通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免费开展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和培养。学校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等开展教育帮扶,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资助资金9000余万元,直接受益7万余人。建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国家开放大学减免一些、地方政府补助一些、个人负担一些”的学费分担机制,经初步测算,国家开放大学已通过降低收费等方式为农民大学生减免费用1.7亿余元。
近年来,学校通过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部定点帮扶县等开展支部结对联学共建,资助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提供专家讲座、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援建计算机机房、云教室、书屋,捐赠家具和图书、智慧黑板,开展消费帮扶,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3年,学校为四川布拖县、甘肃礼县、河北青龙县、西藏萨嘎县,以及云南省镇雄县、马关县、广南县等筹集援助资金326.9万元,捐赠数字阅览器1000台,为甘肃省舟曲县职业技术学院筹集援助资金48万元,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捐赠图书11000余册、推送“百校名师进国开”等系列讲座12次68学时……
技术助力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融合
国家开放大学坚持追踪和应用先进技术,将教育数字化、信息化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探索最新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发和整合了多种形式互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基层学习者提供了形式灵活、方便快捷的学习路径,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在师生分离、工学矛盾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在线学习。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提炼,“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大规模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实践”被评为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据介绍,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将进一步增强新技术新方法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培训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深度融入,培养学习者学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去深耕现代农业,有效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国家开放大学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