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吴三桂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3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11:09

冲冠一怒为红颜

说起吴三桂,人们都想当然地认为,他这个人反复无常,先是背叛明朝投靠闯王李自成,后倒戈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合伙灭了李自成,最后又反了清朝,可这回他的运气不那么好了,被康熙打了个落花流水,还留下了千古的骂名。也有人说吴三桂这个人爱美人不爱江山,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吴三桂只不过是一个被人们生硬推到历史前台的小人物,只不过我们把他无限放大化了。明朝末年,最有影响力的将领当属袁崇焕,在袁崇焕没被处死之前,吴三桂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跟他的父亲镇守在山海关,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历史往往有很多偶然,袁崇焕之死给病入膏肓的明朝又添了一个致命的病因,朝廷急缺能勤王的将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武将更能显示其重要作用,于是,年轻有为的吴三桂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明朝军事的一个重要支柱。明朝这时内有李自成作乱,外有清兵铁骑虎视眈眈,国家危在旦夕,吴三桂只是一个边关守将,岂能力挽狂澜?但人们对他给予了太多的厚望,以至于把整件事情都歪曲化了。说到底,吴三桂只不过是一个行伍出生的军人,他没有多少政治头脑,更不会想什么千古流芳。从这一观点出发,吴三桂当年所做出的种种决定似乎都符合一个人的基本常理。首先是他降李自成又反李自成是有原因的,降时李自成攻入北京,皇帝崇祯在煤山自杀,他一个边关小将迟早会被吃掉,于是接到李自成的招降书后他选择了投降。可在归顺的途中,他听说他的家被抄了,老婆陈圆圆被人睡了,他这才清醒地认识到,李自成的招降很可能是一场。天下哪有这种礼贤下士的做法?他被无情地潜规则了。一怒之下他反了李自成,但他自身的力量还不足以和李自成对抗,就这样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多尔衮的身上。但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吴三桂联合清兵灭了李自成之后,多尔衮竟把中原当成了自己的家,不走了。此时的吴三桂在与李自成决战后实力大大下降,根本无力对抗清兵铁骑,他又一次被潜规则了。好在多尔衮还对他不错,于是他就全心全意地投降了清朝,做了封疆大吏。可他的美梦没做多久,小皇帝康熙即位,新帝上任三把火,其中一把就是撤藩。这次他不仅被无情地潜规则了,而且还赔上了身家性命。吴三桂就是一个陷落进历史漩涡的小人物,无论他怎样反抗都逃不脱被人利用被人潜规则的命运,因为历史只承认胜利者,失败者注定遭人唾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8:17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 ,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发兵二十余万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调重兵全力*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异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经过之简述
  崇祯十七年(14年)三月初一,大同总兵姜镶投降大顺军。京师震动。因大同乃京畿西边门户,大同陷落,北京危殆。此时崇祯再也顾不得驻守关宁的吴三桂部所负北防重任,急令吴三桂入卫京师。三月中旬,获令后的吴三桂立即着宁远地区几十万辽民内迁,三月十九日(一说十六日)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同时又获悉明居庸关总兵唐通已降大顺,并奉李自成令乘虚占领山海关。吴三桂进退失据忧心忡忡。
  就在吴三桂撤离宁远之后的两三天,都设沈阳的清庭业已探知。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啻一大喜讯。宁远这座城无疑是他们辉煌事业的一个黑洞。在那里长留着他们抹不去的耻辱。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初,他们那不可一世的、与明庭交锋百战百胜的大汗努尔哈赤所率的六万大军惨败在宁远城下。努尔哈赤也身负炮伤。清军撤回沈阳后,努尔哈赤羞愤交加终日忧忿,不久伤患(一说背痈)恶化,不治身亡。这个制造了无数灾难的*者终究走完了他那六十八年的罪恶人生。经过一番角逐以后,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皇太极在出兵朝鲜获胜后,率凯旋之师猛扑锦州、宁远,志在必胜以报父仇、雪国耻。不期赵率教矢志坚守锦州、袁崇焕拼死保卫宁远。后金军死伤枕藉,皇太极不得不饮恨撤围。满清又一次惨败宁远城下。
  崇德八年(公元13年)八月,皇太极暴卒。幼主福临立,多尔衮、齐尔哈朗摄政。为树立威望,九月,齐尔哈朗就迫不及待地率军猛攻明庭残留在关外最后几个军事据点。他很快攻占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但当他率军攻打宁远时,却遭到吴三桂的坚决抗击。宁远,这座城市简直是满清的梦魇。从1626年到13年,清军三次猛攻它都铩羽而归。然而没想到今天它竟然垂手可得。清庭真是大喜过望。急于建功立业的多尔衮等人闻讯当即下令“修整军器,储粮秣马,俟四月初大举进讨。”
  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吴三桂盘桓踯躅在永平、玉田一带。崇祯死、明庭亡,他和所有明庭故臣一样都在寻找出路。而一条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这并不违反礼教。改朝换代,自古亦然。既然明太祖贫僧一名竟是真命天子,那么李自成这个驿卒又为什么不能做皇帝呢?
  大顺对吴三桂的*亦是招降。李自成遣使三桂,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并声明“俟立功日升赏”。这对于已缺饷一年多的吴军确实是雪中送炭。吴三桂已有降意。就在这关键时刻,吴三桂先后接到两种文书。一是大顺使者所持其父吴襄劝其归顺李自成的书信,二是有人送给吴三桂密信,详告其父被刘宗敏抓捕追脏,遭到严刑拷打。其父已凑白银五万两,但离刘宗敏所索二十万两甚远。此外,吴三桂爱妾陈园园亦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闻讯大怒。遂拔剑斩案、升帐演兵场,斩一名来使,将另一名割去双耳,令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同时,起兵回师击败唐通,夺回山海关。
  吴三桂从态度模棱两可转变为公开对抗,这在大顺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一派意见是立即予以征讨。另一派意见是暂时放置。持后一种意见的原因有二。一是刘宗敏、李过等已沉醉在胜利的欢乐中。拷掠故明脏官、坐拥声色美姬实在是不亦乐乎。不想立即再去冒死作战。二是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基于策略的考虑,认为暂不宜大举征伐。因为“新得京师,人心震迭”,而且吴军以“素能战”闻名,不可轻视。他们认为还是暂时维持现状,继续招降为上。但李自成力排众议,下令亲征。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兵十万,号称二十万东出京师。
  大顺朝决定征伐一事,吴三桂先期探知,大惊。他自忖断无抵挡大顺军的力量。为自保计,他决定向满清借兵。条件是不但给予满清财帛,而且“将裂地以酬” 。满清对关内的这些变故并不详悉。它只知李自成陷京,崇祯身亡,应藉此中原大乱的机会与大顺一争天下。四月九日满清大军起程沈阳。十五日行至翁后遇到吴三桂派来的特使。多尔衮等大喜且疑,并未加快行军速度。二十日到达连山。吴三桂第二次使者至。言李自成军已薄山海关,情况紧急。清军闻讯日夜兼程二百里,于二十一日傍晚抵达关外。二十一日白天,大顺军与吴军已有交战。吴军几不支。吴三桂再度遣使到清营,急催清军加入战斗。此时明了情况的多尔衮再不以吴三桂所言“不唯财帛,将裂地以酬”为满足,他的志向是入主中原,故改而坚持吴三桂必须剃发以降方出兵相助。此时,吴三桂已别无选择。若明日单独与大顺军交锋,必将不敌,身家性命必毁于一旦。于是只得依多尔衮所示,亲往清营,剃发跪拜。次日,山海关大战展开。狡诈的多尔衮令吴军先与大顺军战。待交战双方皆疲,而吴军已显不支之时,方挥师跃入阵中。毫无思想准备的大顺军在“鞑子兵来了!”的惊呼中兵败如山倒。“一时之间,战场空虚,积尸相枕,弥满大野。”
  至此,吴三桂所谓借清兵以伐大顺,以复明室的设想已成泡影。在军事上、*上已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满清,只把吴三桂视为众多归降故明*中的一个,并驱之若走狗来为其征服全中国的企图效力。
  二、另一个少为人知的吴三桂
  如果说对吴三桂降清的具体过程不少人不甚了了,那么对吴三桂的个人经历就更少人知晓了。实事求是地说,吴三桂本不是一块做汉奸的料。
  作为武将,吴三桂并非身高八尺力举千斤,而只是中等身材,但他目光如注、英俊威严,且勇力过人武艺超群。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有次皇太极远远见了,不禁对麾下叹道:“小吴总兵真好汉子!”
  1612年(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其父吴襄本乃士绅,因努尔哈赤崛起后在辽境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对汉民大加掳掠杀戮,遂愤而投笔从戎举办团练,保境安民。明庭嘉之,委以辽东团练总兵一职。他功绩卓著,有“辽右巨臂”之称。在抵抗后金的斗争中,吴襄与当时辽境的一些明庭武将结下友谊,并把妹妹嫁给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吴三桂就是出生成长于充满战火的地域和拥有抗金战史的家族。这无疑从小就锻炼了他的勇力气魄和抗金意识。在战场上,少年的吴三桂就骁勇非常。在一次战斗中,他冲入敌阵用箭射倒一名红旗王子。在拍马上前挥刀准备割下该王子的首级时,不料那王子突然以刀砍中他的鼻梁。吴三桂血流满面,但毫无惧色,撕裂红旗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再战。
  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当时在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对于与清军“野地浪战”明军心怀余悸。从农民子弟中后天训练出来的汉族骑兵一般来说确实不是马背女真民族的对手。骑兵交战即使兵力倍之,明军都没有胜利的把握,何况区区几百名明军身陷后金大阵?少年吴三桂得知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发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只会徒增伤亡,遂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三桂知不可强,大哭而去,并立即召集几十名家丁,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在找到父亲的队伍后大呼:“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奔回宁远。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
  少年英雄的吴三桂深受父辈重臣的器重。辽东监军高其潜收他为义子。1639年(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荐举他担任辽东总兵。时年仅27岁。吴三桂练军甚严。在洪承畴所部诸镇中,以吴三桂系战力最强。吴三桂并不以此满足,他还专门再训练了一支极为精锐的千人骑兵。共分二十队,每队五十人。“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11年(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告终。如果说二十三年前的萨尔浒之败标志着后金掌握了关外的主动权,那么松锦之败则表明明庭已在整个战局上败象毕露。松锦之败使明庭丧失了大量精兵和战将。骁将曹变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苦撑着局势。吴三桂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招抚*,重振军旅。不久又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坚守山海关和关外宁远等城。在原辽东战将或亡或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成了硕果仅存的抗清名将。次年皇太极又发动壬午之役。派遣阿巴泰、图尔格率兵避开由吴三桂防守的山海关,由黄崖口一线入边。烧杀掳掠,兵锋直达山东苏北。关内诸明将皆望风而逃。只有吴三桂仍敢率兵入关邀击清军,并屡有斩获。再到13年,如前所述,吴三桂的坚决抵抗使所向披靡的清军在宁远城下第三次苦尝败绩。
  为了解决山海关这道难以越逾的屏障,清庭向吴三桂展开了强大的招降攻势。由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以及众多的兄弟、同僚如吴三凤、祖可法、张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极除亲自写信向他招降外,还叫这些与吴三桂有种种关系的降将写信给他劝降。但吴三桂终不为所动。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其父留在京师似为人质,另一方面当与吴三桂的抗清意识分不开。
  三、促使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客观原因
  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变作汉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样的。常见的是战穷活命型和投效觅官型。前者典型为洪承畴、祖大寿等,后者典型为张存仁、马光远、冯铨等。吴三桂跟他们都不同。吴三桂没有战穷。山海关和五万将士均在他掌握之中。他官至明庭总兵官、平西伯。若明庭得以延寿,他的升官图仍未有穷期。更为重要的是,从十几岁至此他一直处在与满清毫不妥协的交战之中,可以说他身上并无显著的汉奸因子。鉴此,有必要探讨他终究成了大汉奸的原因。
  面对事实进行探究,应该承认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
  基于农民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庭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农民并非近代、现代的民主*。它只能是以一个新兴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而且这些故明官僚已抛弃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合作了。如礼科给事中惠世扬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说:“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对个中奥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顺将士去拷掠故明*,甚至*扰百姓,于是李自成大失京师民心。许多故明*降后复萌叛志,有的则化装潜逃。
  从整体上来看,大顺的作法是丢弃了于自身政权的稳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从局部上来看,是*反了吴三桂。这既是促使吴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顺朝由盛至衰最终覆灭的关键。对于那十几天--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里的情况各种史籍中有着略有出入的记载。在剧烈的变动面前,吴三桂情绪激动举止失措。有记载说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还没有完全公开之时,又陆续得到父亲被关押拷掠和爱姬被霸占的消息。有说是,他还勉强能接受父亲的遭难,却决不能接受爱姬的受辱。他明白自己是处在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三十二岁血气方刚的青年武将在斩了李自成的使节并口出“李贼自送头来”的狂言后,就自断了这条应该走,并且本来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尽管如此他对降清仍有顾虑,以至在获悉李自成起兵后曾想自戕以了断一切。然而当他面对现实后,只得走出向满清搬兵的招数。而这一搬就把满清的都城从沈阳搬到北京,吴三桂没有后悔药可吃。
  设想,如果大顺朝能笼络包括吴三桂在内的故明官僚,局势有可能是另一番景况。李自成非但不以十万大军讨伐吴三桂,而以此军力协助其北防满清。在稳定局势后挥戈统一江南。以南明弘光政权的腐朽来裁量,这应在情理之中。或由于北疆吃紧,大顺朝在相当时间内无力南伐,那以李自成与吴三桂以及大量明庭降将如大同总兵姜镶的兵力总和是也足以抵御满清入关。从前明庭如此艰难,系因须对满清、农民军两面作战,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而若情况简单化为大顺对满清,那清骑纵横华北、中原之况将不复见。在经过一个时期的稳定生息后,新兴的大顺亦必将统一南中国。至于统一的大顺是否有力量复故明在关外的疆域,这确有疑问。统一的大顺会不会是弱宋的翻版?会不会导致今日中国之疆域竟在长城以南?这些问题都离开了本文所题,不作赘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1:09

陈圆圆,生卒不详,明末清初人。原姓邢,名沅,为苏州名妓。其花容月貌,气质不凡,琴棋书画均通,吴三桂深爱之,纳为妾。随吴三桂久居云南,康熙平三藩后,其不知所终。一说入道观,名寂静。

陈圆圆原名陈沅,江苏苏州府人,本是一个歌妓,她能诗能画,又善弹琴,声色甲于天下。崇祯年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京师曾与她有一面之缘,彼此倾慕。不久吴三桂以千金往聘,不料陈圆圆已先为田畹所得,充入下陈,遂改名圆圆。陈圆圆因此极为失意,吴三桂更是郁郁不乐。田畹是崇祯帝宠妃田氏的父亲,已经年老。自得了陈圆圆,百般爱宠,怎奈"石崇有意,绿珠无情,陈圆圆常独自在花径徘徊,低吟流水高山之曲,田畹则凑趣在一边击节迎合,却不知圆圆在暗中伤怀没有知音。
甲申春,李自成直*北京,明政权岌岌可危,崇祯帝急的食不甘味,人心瓦解,大臣们亦各做后事的打算。田畹也暗暗忧虑,终日为此愁眉不展。陈圆圆窥破田畹所思,便乘机说: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何不缔交于吴三桂将军,以备不测?田畹说这是什么时候,恐怕我想与他结交而他也没有时间与我周旋。陈圆圆说吴将军慕田家歌妓久矣,公不想晋朝绿珠石崇之事么?设玉石焚时,岂能坚闭金谷?田畹颇为赞同,这时吴三桂入京觐见,遂设宴相请。
吴三桂正因得不到陈圆圆而耿耿于怀,一听田畹相邀,忙即赴席。席间说起流寇猖獗的事情,田畹便把全家托他保护。吴三桂谦让一番,田畹叫出众歌姬,丝竹奏曲侑酒以讨好吴三桂。吴三桂独不见陈圆圆,便询问田畹。田畹听三桂提起圆圆,呆了半晌,不得不召陈圆圆出来。少顷,圆圆应召而出,比当年初见时虽稍清减,却越显出玉质娉婷。陈圆圆见吴三桂瞧她,嫣然一笑,低垂粉颈,情艳意娇。吴三桂不觉神移心荡,回头对田畹说:"陈圆圆堪称倾城倾国,公有此难道不害怕么?田畹不知所答,命陈圆圆行酒,陈圆圆至席,悄悄对吴三桂说:公不知红拂之事耶?(红拂女是隋末杨素的侍妾,后与李靖私奔)吴三桂点头领会。吴三桂豪气凌云,比着举步伛偻的田畹,真是悬天隔地,因此陈圆圆早暗中相许。酣饮间警报踵至,吴三桂不愿走,又不得不走。田畹问:假如寇至将奈何?吴三桂说:能以陈圆圆见赠,吾当保公家先于保国也!田畹勉强答应。吴三桂即命陈圆圆拜辞田畹,然后簇拥着一阵风似的去了,田畹怅然却无可奈何。
吴三桂与陈圆圆两意相投,说不尽的绸缪。不料崇祯帝再三催促吴三桂出关,军中不能随带姬妾,而且吴三桂父吴襄为京营提督留在京城,恐崇祯帝听到其子与陈圆圆之事,劝吴三桂将陈圆圆留在府第。吴三桂只好别了爱姬,率兵赶到山海关。还未到山海关,便传来京师沦陷、明帝殉国的消息。
李自成进据宫掖,宫人或死或逃,李自成问内监:上苑三千,为何无一国色?内监说:先帝不好声色,因此后宫没有佳丽,只有一个陈圆圆绝世所希,听说田畹赠与吴三桂,现在其父吴襄第中。吴襄已降李自成,李自成即向吴襄索取陈圆圆,又命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吴襄进献陈圆圆,李自成一见之下,且惊且喜,将陈圆圆收为己用。让她唱歌奏乐。圆圆唱起了江南小调,李自成皱了皱眉头说:何貌甚佳而声殊不可耐!马上命群姬唱西调,自己拍掌应和,繁音激楚,惊心动魄。他回过头对圆圆说?这段音乐怎么样?陈圆圆乖巧地回答说: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也。李自成对她极为宠爱。
李自成遣使以银四万两犒吴三桂军。吴三桂得到父亲的信,信里写:君逝父存,宜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吴三桂迟疑未决,使者说:崇祯已殁,明已无君,君不能使再生,父宁可以再死?不如归降为是。吴三桂遂决意降闯,在关上等李自成的军队来了就交卸关隘。不几日,李自成差来的守关将吏赶到,吴三桂把关上事务,交与来将,自带了数千精兵向北京进发。
到了滦州,有家人求见。吴三桂问家中近状。家人说李自成每日拷*大臣,苛索财物,宫内未死的宫女,都被闯王收为妃妾,日夕奸淫。其父吴襄被李闯拘絷,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所得。吴三桂听到陈圆圆三字,晕倒在地,醒来后拔剑斫案,写信给吴襄?儿以父荫,待罪戎行,以为李贼猖狂,不久即当扑灭,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侧闻圣主晏驾,不胜眦裂,但喜吾父奋拳一击,誓不俱生,不则刎颈以殉国,何乃隐忍偷生,训以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
接着吴三桂率诸将驰回山海关,逐去关上的闯将,令军士为崇祯帝服丧,设座遥奠,歃血结盟,决心消灭李自成,为明复仇。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正在宫中取乐,接到此报大怒,急发兵二十万亲征吴三桂。这时清国摄政王多尔衮,领兵十万已到宁远。吴三桂面临前后受敌的境遇,思前想后,遂决定写信给多尔衮以借清兵。多尔衮应允。清兵未至,李自成的
兵已到,一番恶战,吴三桂力不能支,眼看就全军覆没,忽然起了狂风,顿时天昏地暗,不辨彼此。
这时清兵从后杀出,李自成大惊失声道:这是满洲兵,如何到此?不顾他的军队,竟自己先跑了。片刻之间,战局急转直下,闯军大乱,如决堤的洪水,一败不可收拾。
吴三桂星夜兼道追击,李自成遣使求和,吴三桂只是不允。直追到北京城下。李自成怒戮襄,并杀其家人三十余口,欲杀陈圆圆,陈圆圆说:吴三桂卷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复兴兵,杀妾何足惜,恐其为王死敌,不利也。李自成打算挈陈圆圆弃城而去,陈圆圆说:妾既事大王矣,岂不欲从大王行,恐吴三桂以妾故而穷追不舍也。王图之,度能敌彼,妾即从。李自成凝思不语。陈圆圆又说:;妾为大王计,宜留妾缓敌,妾当说服吴三桂不再追,以报王之恩遇。加上李自成的妻妾多嫉妒陈圆圆,阴阻其行,因此陈圆圆得以留在北京,流徙民家。李自成命部下将所获金银及宫中帑藏器皿,铸成银饼数万枚,载上骡车,让亲卒拖着,出后门先发,自率妻妾开西门狼狈西行。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将宫殿及九门城楼全部烧毁。
吴三桂进入北京,到处是颓垣败瓦,急觅陈圆圆。相遇后抱在一起,不禁悲喜交集。吴三桂说:不料今日犹得见卿。陈圆圆说:今日得见,已如隔世,惟妾身虽幸保全,左右不无疑虑,请今日死在将军面前,聊明妾志。说毕垂下珠泪数滴,意图拔剑自尽。吴三桂将她紧紧抱住:我为卿故,间关万里,日不停驰,今日幸得重会,卿乃欲舍我而死。卿死,我亦不愿再生。陈圆圆呜咽:将军如此怜妾,妾不死,无以自白,妾死,又有负将军,正是生死两难了。吴三桂急说:;往事不提,今日破镜重圆,当与卿开樽畅饮,细诉离情。;秋水波中已微含春色,遂携手入帐,含羞荐枕,一宵长夜鱼水之欢。到这时,不待陈圆圆为李自成游说,吴三桂也不想再追了。
后来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在滇南俨然一个小朝廷。他时而让陈圆圆唱曲。陈圆圆每唱汉高祖的大风歌以取媚。吴三桂酒酣拔剑起舞,陈圆圆捧觞介寿,神武不可一世。清代王思训有《野园歌》,原诗注云:吴三桂筑野园滇城北,以处陈圆圆。穷极土木,毁滇人庐墓无算,以拓其地。缙绅家有名花奇石,必穿屋破壁致之,虽数百里外不恤也。;陈圆圆有专房之宠,数十年如一日。吴三桂渐蓄异志,广结天下士,最后反清失败被康熙所灭。陈圆圆的最终结
局,据《圆圆传》记述:吴三桂为平西王后另娶一女,此女妒心极强,群姬之艳而进幸者,均被其恨而杀之。陈圆圆独居别院,不施粉黛,因与其未生嫌隙,未遭其忌。吴三桂谋乱时,陈圆圆有所觉察,但自感力不能禁,遂以年迈之由向吴三桂求为女道士,之后便离宫入山,与青灯黄卷为伴。

传说陈圆圆在吴三桂之前,还曾和江南名士冒辟疆有过一段恋情。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的陈姬,为何不直书其名?学者孟森这样解释:顺康间,吴藩方炽,词人不敢道其旧欢,后则陈亦已成大名,少年事不足谈矣。不过此事真假亦不可考。

有关歌妓的事迹,清初有关记载很少。后吴伟业有《圆圆曲》,诗写成后,吴三桂因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句子而不满,厚赂求毁板,吴伟业不许。如果陈圆圆果然早已死于宁远,声势炙手可热的吴平西是不会听任吴伟业诬蔑,而甘于缄默的。

陈其年《妇人集》:李自成之乱,(陈圆圆)为贼帅刘宗敏所掠,我兵入燕京,圆圆归某王为次妃。明朝内监王永章的《甲申日记》:四月初九日,闯下伪诏亲征三桂。十二日起程。太子定王、代王、秦王、汉王、吴陈氏、吴氏、吴氏、吴李氏、伪后嫔妃皆从行。吴陈氏即圆圆,两吴氏皆三桂妹也。廿五日战于一片石,闯大败,退入关。太子与圆圆遂皆至三桂军中。王永章当时被俘降李,记载应当可信。又崇祯辛未进士李清《三垣笔记》:李自成陷京师……传吴帅三桂已上表请降,止因闯党权将军刘宗敏闻三桂所娶妓陈沅色艾……至是刘宗敏系三桂父襄,索沅不得,拷掠甚酷。三桂闻之,忿而中改……野史及私人著作固然有许多异说、破绽,但往往可能要比为尊者讳的正史更可信。
往事如烟,一晃已有三百年。吴三桂为汉奸而名扬秽史,但谁又可体会他当时的处境:想事明朝而明已亡,想从李闯而李闯抄其全家,想而腹背受敌无法立足,年仅三十二岁的吴三桂难以稳妥地斟酌损益,计出万全,家门遭到不幸,爱妾被夺,致使英雄气短而冲动一时,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陈圆圆一个徒有姿色的女子,在明末那动荡年代的回肠荡气的传奇经历,且有那样一个男人为她冲冠一怒,改写历史,也不枉一生了。
------ 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01

李自成(1606-15),明末农民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吴三桂的家属。*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