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森林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不见森林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你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看问题很片面的错误。
3、有时候你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只根据自己的主张或只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对某些关系感兴趣,很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一旦你的注意力停留在核销掉又一条待办事宜列表,再回复一封电子邮件这些小事情的时候,不难理解你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其实这一年我一直都在你身边,只是你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6、你们人中也有间谍的,我们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7、过去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效阅读习惯得到了显著改善。
8、不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泱泱联邦大国美国而言尤为如此。
9、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加菲尔德说,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必须不断问自己:我们致力于解决的细节是否适合于大局。
10、最后,和任何合同一样,您如果不阅读那些小字的附属细则,您就会上当受骗;不过,您有时候上当受骗恰恰是陷入了那些小字的泥潭中不可自拔,从而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阿摩司·奥兹。
11、徒云一叶知秋难免不见森林,管中窥豹结果全是皮毛。
12、因为山场权属起争议,怀宁县两个村民组互不退让,你拔了我栽的松树苗,我砍了你栽的香樟树。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13、这样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其志向抱负完全走向争名逐利的无底深渊,也是不能与之同甘苦共患难的。
14、禁锢住了,并深陷其中,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15、狭隘误人,陈宫感情用事,使得他一门心思与曹操作对,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真可惜了他的才干。
16、近些年专业领域心理病因的探索,似乎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7、假如我勤奋描绘出图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会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需求的只是森林的轮廓。
18、受潜无穷观、见树不见森林和传统讲灌式观念的影响,我国微积分教学陷入了误区,难以自拔。
19、另一方面,一个单纯靠数据决策,而忽视数据分析的企业,又常常会陷于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境。
20、但是,对法律正义的判准,原即应有“宪政”正义层次的关怀与视野;不可落入“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褊狭见地。
21、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他们把整个的心思都放在了黄羊身上,完全没有注意到四周山势景观的变幻。
22、但在一个实行信贷配给的经济体当中,投资者如果是过分依赖基准利率来分析货币环境,则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3、首先,不要被日常工作所淹没,掉进常见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陷阱。
24、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改革思路只能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
25、看问题要客观全面,否则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6、其次,该分类简化了高管与业务高管之间的讨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在讨论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7、语言体现思维方式已为人们所共识,那么学习一门语言而不知其思维特点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
28、当购房者选中房号时,开发商才提供具体房价,有利于让购房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造成房源俏销的假象,促使购房者迅速下单。
29、邓肯肯尼迪曾把法学院描述为"政治气氛浓厚之地",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水平,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特征。
30、你们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小到大就没见过美女是吧。
31、这句话的含义,实质上是在启发我们,人生不能被眼前利益遮蔽,要能看到更长远的利益,要能高瞻远瞩;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2、如此坚持的交易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会把七七八八的歪脖树搞进来;把一个人的眼光等同于一个协会的眼光,就如同坐井观天,看到的世界里暗含着巨大的偶然。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