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争功造句

2022-05-03 来源:化拓教育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争功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面对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把不争功诿过、不推卸责任作为检验领导干部素质的标准。

2、笔者认为,干部欲争功抢利之时,应该多想想“一钱太守”的故事,也许追逐虚名的心会淡一些。

3、旅政委曾祥明说,以往个别同志履职尽责之所以越位、错位、缺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权责界限模糊,给不作为和乱作为、争功诿过等留下了空间。

4、这首先是对从政者的要求,鸵鸟心态、争功诿过、瞒报漏报,都体现了不健康的政绩观和问题观。

5、年初报告时大话连篇,口号成堆;年终总结时,争功诿过,列一堆无法核实的数据和子虚乌有的数字“红包”。

6、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7、咱家认同元义的看法,郭大人的战绩已经远远超过了卢植将军,卢植身为名将却劳而无功,而郭大人却基本获得了全功,卢植一定是想争功了。

8、因为我在谈话中了解到班子成员中有争功诿过的现象,吕处又摇了摇头说,没有掌握到实质性的问题。

9、回避矛盾问题,不敢担当,争功诿过。

10、职场方面,工作量增多,易出差易竞标易赚外快,小心一时口快泄露机密让他人抢了先机,团队内部协作易争功劳推卸责任。

11、东汉时有一个叫冯异的大将军,平定叛乱,战功卓著,当朝廷论功行赏时,他却独自坐在大树底下,不与人争功,于是人们将他誉为“大树将军”。

12、心浮气躁,重权轻责,争功诿过,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闹无原则纠纷。

13、这种打仗力避部队怯阵而战后忌讳部队争功论赏的道理,在很多古书上都有论述。

14、在利益关系上,个人主义者常常对个人私利锱铢必较,争功诿过,长此以往,踏实干事的能力未见提高,投机钻营的水平却见长。

15、反腐败斗争功在不舍,贵在持之以恒。

16、如今他这般争功,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兵马,一方面不单是为了获得这举手可得之功劳,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算成是对天下的震慑。

17、还有“大树将军”的故事,说的是东汉名将冯异帮助刘秀统一建国后,面对诸将争功,他独自躲在大树下,一言不发,好像是乘凉休息,实际是让功。

18、下文三藩称变,二将争功,康熙皇南巡访父,年羹尧北上观光,立皇嗣移花接木,谋大统煮豆燃箕,烛影斧声,案疑千古,神踪鬼迹,秘绝人寰。

19、谢长廷晚上到嘉义市为党内初选造势,他以“让功分过”一词力促民进党团结,暗讽辩论会中游、苏的争功诿过。

20、不争功诿过,敢担风险,敢负责任,不迁怨他人,不以势压人,必要时不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21、陈淑慧痛批台南市政府推诿卸责、争功诿过,行政怠惰的表现,充分显露出赖清德无能力、无作为与无担当。

22、于是,在“四怕”心理作用下,少数领导干部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争功诿过。

23、哈德利将是和赖斯配合得很好的“帮套”,不“越位”,不争功,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

24、不搞本位主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打个人小算盘;发扬民主,不搞个人专断;推功揽过,不争功诿过;讲团结,不搞“小山头”;敢于担当,不当“太平官”。

25、在平时的工作中,为班子成员打气、助力,大力支持班子成员开展工作,绝不争功诿过。

26、于是,少数领导干部就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在成绩面前,毫不客气甚至大包大揽;在问题面前,则成了“局外人”,争功诿过,推卸责任。

27、蔡贼平,硃全忠与之争功,遂相嫌怨。

28、把完成任务、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个人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少观旁骛,不争功诿过,个人的进退走留交给组织安排,往往更能得到认可。

29、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

30、但是与贺若弼争功,有失大将风度。

31、老市长从不争功诿过,讲成绩,十分只讲七分,讲过失,勇于替下级承担责任。

32、近来贪利争功的人多了,那些今天为了捞取一官半职而争先恐后的名利之徒,必是明天战场上首先激逃的贪生怕死之辈。

33、勤奋送懒归,节俭迎富到,中华美德我先行,赢得腰包爆,爆也不争功,只把勤俭道,待到生活富裕时,躲在背后笑!世界勤俭日,行动我为先!

34、这类人,不是把心思用在如何改进工作、多出成绩上,而是用在争功诿过和向上司汇报上。

35、而绝不能象一些人那样,刚愎自用、讳疾忌医、文过饰非、沽名钓誉、争功诿过,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