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方法
1、读书要交友拜师
2、读书先立志
3、泛读
4、温故和笔记
5、一总、二分、三合
6、重视读原著
1.读书要交友拜师 为人处世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也是如此,到一个学术氛围浓、人才济济的地方读书,有助于交流学识看法,探讨学术真谛,促进个人的成才。曾国藩择师的标准是“品学俱优、勤严并著”,且要“善讲善诱”,选友则要选择道德、学问能够与自己“互相质证、互相切磋”以“匡己之不逮”,这样,“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2.读书先立志 曾国藩在看重读书环境的同时,更强调读书人自身的立志。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曾国藩在谈读书三要素中,首先讲的就是有志:“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立志对学习的动机、情感、方向、目标发生直接作用,是学习达到成功的先决条件。
3.泛读 大文豪鲁迅非常研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下,或者看一滴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4.温故和笔记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5.一总、二分、三合 爱因斯坦总结出了“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6.重视读原著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恩格斯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