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期的正在面临着一个危机,那就是“角色混乱”,青春期孩子内心混乱、烦躁、紧张和迷茫,只有克服了角色混乱,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才能确立我是谁,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依据埃里克森关于青春期孩子对同一性追求的理论,我们在对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帮助正确认识自我。 在民主、温暖、开放的家庭氛围下,呵护、促进青少年自我这个同一性的发展,当鼓励孩子自主,与孩子可以互相表达观点并共同探讨时,孩子更容易获得同一性,而当父母过度的介入孩子的生活、期望过高,对孩子漠不关心时,则会分别造成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续和同一性扩散。得到父母支持的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探索自我同一性,因此,家长应营造夫妻和睦、家庭民主、文明友爱的家庭生活氛围。可推荐或与孩子一起读部好书,特别是一部好的长篇小说,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来说,是生活教科书,它给予孩子感情的震撼不是一般家长说教所能比拟的。让孩子从容步入小说展开的社会环境,追随主人翁地坎坷人生中颠簸,一起品尝欢乐和痛苦,以纯真的心去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孩子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终生崇拜的偶像。

二 理解接受青少年的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个个性心理特征,家长需要协助青少年寻找自己的平衡,将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步改变其对家庭的过度依赖,最终建立起自主性。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活动能量很大。父母不要以为他们整天学习就可能拴住他们的心。每逢周末,安排一些全家参与的趣味活动,让孩子盼望着周末的到来。例如:春游、远足、—人—菜烹饪大赛、春节家庭小制作展出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摄影、绘画、弹琴、集邮、登山、游泳等。家庭活动的丰富,课余爱好的坚持,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为他们充沛的精力找到用武之地。

三 做好青春期家庭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母亲要注意女孩生理上的变化,以及解决孩子的困惑,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进行性教育。面对男孩可能存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父亲也应该突破心理障碍,与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探讨这些问题,承担起对孩子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家长可以买一本或借一本适合表少年阅读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读物,让孩子自己看,开开窍,启启蒙。封锁这方面知识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其实也封锁不住,孩子从非正常渠道获得的非科学性知识,家长更不放心。选一本好书,就是请来一位好老师。孩子自己阅读自己琢磨,比咱们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学多了。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书面谈话不是太做作了吗?不,书面谈话有特殊效果;家长可以防止面谈时的冲动、鲁莽、急躁,理智地斟酌语句,掌握教育的分寸,书面评议给孩子留下反复体味的人生哲理,供孩子思考、记忆。同时,书面谈话常常成为面谈的补充、修正,也可以增加当面难以启齿的内容,这常是青春期教育中需要的。例如,一位父亲发现男孩子手淫,很是气愤急躁,当面斥责了孩子。事后,父亲觉得话说过了头,给孩子精神压力太大,怕给孩子造成驱散不了的阴影,于是随后写了一封信放在孩子枕头下;检讨了自己态度鲁莽、减轻孩子罪恶感,鼓励孩子做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趣味高尚的男子汉。又例如,不少家长运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教育孩子珍惜青春,不要早恋。有位家长给孩子写道:世界上的事,常常有得必有失。中学生放弃爱情是暂时的必要的丧失,中学丧失的爱情会在成年时加倍获得;而中学时代应当获得的知识本领,如果让你轻易放弃,那你终生再也追不回来了。

四、重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家长要注意来自同学伙伴以及社会小环境的青少年的影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交友指导,增强他们的社会观念,减少交友的盲目性,当孩子存在交友矛盾时,家长可以侧面引导,帮助分析原因,以平等的角度与孩子讨论并帮助解决问题,教育过程中。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划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引导孩子主动将自己的困惑告知家长。孩子人际交往的变化,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微变到巨变,渐变到突变,家长要立足于预防,及早地疏导、教育,把工作做在孩子陷入早恋泥潭之前。那么,事前孩子会有什么迹象呢?有旷课行为,深夜不归;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上课神情恍惚;精神亢奋,突然狂喜狂悲;鬼鬼祟祟,嘀嘀咕咕;过分追求打扮;突然花钱大手大脚;突然不爱讲话,眼神发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饮食起居不正常,常常往外张望……发现这些变化,都要引起家长的警觉。发现后,您不要急躁,首先要从关怀入手,从理解入手,消除孩子戒备,取得孩子的主动配合,以达到了解事态的真实情况。然后才是与孩子共商对策。初中学生的爱慕对象比较朦胧,常常是某一类型的理想化人物或是生活中的近似人物。家长往回拉一拉,就可以拉回到友谊上来;推一推,就可能推向早恋。我们将爱慕对象模糊化、群体化,是有效果的。例如:一位母亲发现女儿回家总以同班某男生为话题,百说不烦,用欣赏的口吻谈这个男生。母亲发现女儿的爱慕所在,没有批评,也没有追问,更不冷嘲热讽,而是对这班的其他有特长的男女同学做了一番了解。然后,母女闲聊时,母亲自然地谈到这些有特长的学生。不是谈他们的特长,而是贬低他们。女儿很生气,说:“人家挺好的,您诬蔑人家。”母亲说:“您还得广泛观察观察。”女儿的观察目标被母亲巧妙地模糊化、群体化了。 玛西亚认为,青少年追求的自我同一性就是进行各种可能的探索,然后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理想等作出承诺。换句话说,形成自我同一性,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你自己,你才能感觉到自我价值,你才能追逐到人生的意义。青春是美好的,我们用心呵护,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