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希望,守住幸福。用心灵筑起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阶梯。
有关于,最近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在网络流传的下面这张图了。
照片上一个手提塑料袋的小孩满脸泪痕。原来,孩子装好衣服要跟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走,可出门时父母已经走了,孩子发现后就崩溃大哭。
谈起留守儿童的父母教育问题,其实我们都很明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主要环境,但在快节奏时代的发展中很多父母被迫选择了外出工作,把孩子留在祖辈或者亲戚身边进行监管教育。那么 留守儿童父母应该如何进行呢?
留守儿童将会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太爱那件礼物了》中写到: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父亲给我的那一个眼神”
“那个拥抱和那句话,一直给我力量”
“我抱着爸爸说‘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
几句简单的话勾勒出了一群孤独的留守孩子站在窗边的思念。
正是因为缺乏父母陪伴,让孩子只有把无限的思念藏在心底,这种情况下孩子内心情感无法得到释放,就会造就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会遇到的心理问题:
①容易自卑、缺乏安全感
②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
③性格内向、自我封闭
父母与孩子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依靠感,不愿与人交流导致性格内向。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会让孩子心理情绪跟随着不稳定,容易冲动不安,造成逆反性心理。不听从父母,让亲子关系变得冷淡。
留守儿童,父母该如何进行教育?
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
一位记者下乡访问留守儿童,请他们在对外打工的父母说一句话,一个七岁孩子怯怯生生用极低的声音说出“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
多么令人心酸泪目的话阿,那是他的父母,是应该令他最轻松最欢喜的人,但却因为常年的留守,让父母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孩子内心父母的陪伴是最大的幸福,而留守儿童的内心对父母的渴望是更加强烈的。可是作为父母也有父母的苦难,没有父母会不爱,不想陪伴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种种原因可能需要分离。
那么留守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呢?
(1)多说一句“我想你”“我爱你”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负责人,但迫于生计,可能会外出工作,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
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好要做到每周和孩子进行三到四次的电话沟通,告诉孩子自己十分想念他,爱他。
这样能孩子明确父母的牵挂和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依靠感。这个时候的父母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表达,其实孩子往往就是在等待这句“爸爸想你”“妈妈爱你”。
(2)拒绝批评“会议”,成为孩子的倾听者
留守儿童和父母大多是用网络视频、手机电话来进行联系的,多半父母会把这个来之不易的联系变成对孩子近期学习成绩、犯错的总结大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喋喋不休。
这样只会让孩子拒绝和烦感与父母沟通。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父母要转变方式,让孩子变成“主讲者“多多倾听孩子近期发生的事情,积极的和孩子多聊聊心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保护,加强孩子的交流能力。
当然,如果孩子近期有犯错误,父母要平和的与孩子沟通和讲道理或者在和孩子见面的时候再进行点出。
(3)和老师、照看人进行及时的交流
父母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在询问孩子成绩的同时要多问问老师孩子在校和同学关系是否友好、是否积极参加校内活动等,请求老师多多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
对于孩子的照看人方面,家长要告诉照看人对孩子教育的原则和底线,不让孩子太放纵或者太拘谨。
(4)面对面的交流永远大于无厘头的沟通。
虽说父母迫于生计选择外出工作,但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是建议父母或者父母一方能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例如:每两周、每一个月能够和孩子一起生活一到两天,或者在孩子放假时选择把孩子带到身边生活,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能更高效的促进亲子关系。不要让孩子超过半年一年的都见不到父母。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最后
虽然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
但只要父母和孩子多沟通,
相信孩子也会理解父母。
同时 学校、政府都在共同努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更好的知识和精神层面的教育。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健康成长、实现梦想。